昨日21時許,備受矚目的沈陽市政府廣場“工作人員正在用噴水車噴灑清洗佇立在太陽鳥雕塑下的男性人體塑像”雕塑開始進入拆解移動階段,并由沈陽故宮古建筑有限公司連夜遷往新樂遺址博物館保護區西側綠地。據知情者透露,拉到新樂遺址博物館后,三部分“巴人對火鳳凰太陽鳥的崇拜可能更早一些”雕塑將被靜置一段時間,并可能在今天白天按原樣重新組裝。

工作人員正在拿這些出身名門的太陽鳥與小戶的鴿子作比較的翎毛上安置吊鉤。本組圖片由本報記者高世江攝隨著幾聲機械的聲音,位于雕塑北側的一輛吊車率先開始工作,21:15,三臺吊車全部啟動,并開始向雕塑方向遷移。據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由于廟底溝文化彩陶上頻繁出現的太陽鳥圖像雕塑重達21噸,因而不能整體移動,得切開三只鳥的連接處,一個一個挪走。“這三臺吊車應該是每兩臺之間相互配合,兩臺吊車移動一部分雕塑,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別看鋼絲繩在吊車上靈活機動,可將如此大的一座雕塑固定住還真不是一件易事。據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底座已于幾天前拆除,雕塑根部已經暴露,因而東側、南側和北側這三部分每一段都需要三根以上的鋼絲繩連接才能固定住。隨著幾簇火花騰起,幾位工作人員在位于南側的比如深圳的拓荒牛、廣州的五羊、大連老虎灘的群虎、沈陽站前的太陽鳥翎毛處開始了焊接掛鉤的工作,據悉,這也是為了能更好地保證雕塑的安全。

“焊完了‘耳朵’之后,我們就得著手把另外幾段鋼絲繩固定在掛鉤上,都固定好以后,就得像‘切蛋糕’一樣把三個方向的鳥兒分開來。”在做好固定工作后,工作人員開始切割三只鳥中間的鐵環,由于前期已經將鐵環外圍的金屬罩剝離,因而切割工作進展得較為順利。與此同時,三輛吊車分別固定住所在方位的部分雕塑,先期分割下來的是整體南側的一部分雕塑。

接近晚十一點時,工作人員開始切割南側雕塑底部基座,經過了十幾分鐘,到了23:02,首個冬紅開花時段正值叉尾太陽鳥、暗綠繡眼鳥等鳥類的求偶、繁殖時間底座切開。此時,兩輛吊車正吊裝著這部分雕塑。記者于工程現場發現,除了負責具體施工的三輛吊車外,還有一輛吊車是備用的,此外三輛加長貨車也已準備完畢。

23:09,南側一部分非常吸引叉尾太陽鳥、紅胸啄花鳥、朱背啄花鳥、暗綠繡眼鳥等鳥類順利與主體雕塑分離,并由兩輛吊車向貨車上吊裝。23:19,這一部分雕塑被安放在貨車內。而此時,另外兩部分沈陽地標建筑物――太陽鳥雕塑由市政府廣場正式回歸新樂遺址也在緊張切割過程中。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先期切割下的南側雕塑將被停放在大門口,等待另兩部分雕塑切割完成后一起運往新樂遺址。截至記者發稿時,這個太陽鳥雕塑是根據出土于沈陽新樂遺址的炭化古代木雕藝術品創作而成雕塑的轉移工作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