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一股,也就是非同質化代幣熱潮席卷全球多國。這種由區塊鏈技術加密的數字資產被投資者看好,線上拍賣與交易行情火熱。近期,這股熱潮更是涌向股市。熱潮傳導至股市相關概念股近期大漲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官網近日的一篇報道指出,多家主營區塊鏈、數字資產線上交易業務公司的股價近期大幅上漲,甚至還有多家娛樂公司,因為旗下的簽約藝人推出歌曲,公司股價在近兩周大漲3到4倍。

新聞鏈接:究竟是什么?那么,究竟是什么呢?簡單地說,通常說到“藝術品”,我們想到的是繪畫、雕塑或是書法、郵票,但是在電腦、在網絡上進行的創作,也可以成為藝術品,也應當具有市場價值。問題是怎樣防止數字藝術品被修改、被盜用,又怎樣對它的所有權進行明確呢?這就要靠了!眼下,以數字藝術品為具體表現形式的最受市場認可。
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能夠證明其原創性及所有權,各自擁有獨特標識、具有唯一性,且極難被竊取。此外,數字作品在創作之初由原作者設置版稅標準,目前市場通行的標準是10%。這意味著,任何數字作品的每一次拍賣和交易,其原作者都能得到交易額10%或按照初始標準結算的版稅。
這一點激發了更多數字內容創作者進入非同質化代幣領域進行創作。拍賣行情火爆其實簡單來講,就是一種帶有加密證書的數字資產。加密證書能夠證明資產本身的真實性和所有權歸屬,且證書不可復制也難以破解。基于這一技術特點,藝術作品的交易自去年底開始升溫,截至目前,最著名的一筆交易,來自今年3月11日,國際拍賣行佳士得成交的一幅總價近7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的畫作。
數字資產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但僅在小眾范圍內交易。邁克·溫克爾曼就是這個小圈子里的一位數字藝術創作者,他習慣給自己的作品署名“比普爾”。去年底,隨著他的數字作品售價一路走高到每幅畫作約10萬美元的水平,他決定跳出這個小圈子,與傳統拍賣行佳士得合作,用自己歷時13年創作的畫作,試水實體藝術拍賣市場。這次合作對于雙方而言都充滿未知。于比普爾而言,畫作的底價僅為100美元;
佳士得方面則承擔了金融風險——接受以太幣作為結算貨幣。而就在這次拍賣啟動時,以太幣幣值剛剛在二月下旬從年內峰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然而,這場線上拍賣會,其競拍激烈程度遠超預期。距離拍賣結束還剩30分鐘時,競拍價格突破1000萬美元;最后十分鐘時,競拍價格突破2000萬美元;而在拍賣倒計時歸零的那一刻,成交價定格在了6025萬美元,加上傭金,總價為6934.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比普爾由此一躍成為在世藝術家中,單一作品拍賣成交價第三高的藝術家。
初創企業融資規模今年大幅增加事實上,受數字貨幣投資熱的帶動,交易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出現了大幅增加的趨勢。據報道,全球市場2020年全年的交易總額為2.5億美元,而僅在今年二月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就已經實現了2.2億美元的交易額。對此,國際知名拍賣機構紛紛表示,要在即將到來的春拍季,推出更多拍賣業務。交易的火熱,催生了更多機構和個人合成的需求,也帶動了資本競相涌入創業圈。今年一季度,全球各類初創企業已獲得約9千萬美元的融資,這一數額幾乎是去年這個行業全年融資總額的2.6倍。
不過,在市場追捧的同時,有稅務專家指出,美國投資者對交易的相關納稅問題了解不足。美國國家稅務局日前公布的指導意見明確表示,比特幣、以太幣、不是貨幣,而是類似股票、房產的一種資產,其交易涉及的資本利得稅稅率最高可達到20%。據業內人士估算,截至目前,美國國內涉及交易的相關未繳納稅款總額可能已超過1億美元。其中,僅比普爾成功拍賣個人畫作收獲約5600萬美元這一筆交易,他就需要向美國聯邦和所在州的稅務機構補繳資本利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稅金共計超過1000萬美元。
此外,行業內人士也承認市場存在泡沫。美國一家初創企業創始人扎克·伯克斯認為,市場火爆的表象之下,部分類別的數字資產已經存在泡沫。伯克斯指出,數字藝術品類別的可能存在長期投資價值,但投資者需謹慎對待其他細分類別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