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走進位于河北隆化縣城的一座烈士陵園,一個場景立刻會展現眼前——一身著軍裝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藥包,右手緊握拉開的導火索,英勇無畏,氣壯山河…他就是年僅19歲的,全國戰斗英雄、模范共產黨員在從軍路上心中時刻牢記董存瑞英雄事跡。今天,就讓我們在烈士的銅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戰場…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部隊的班長副班長相繼犧牲所在的六連正對隆化中學發起第二次總攻。

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抬不起頭來。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沖鋒的道路。這時,成為了董存瑞班的一個戰士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

但爆破手們都無功而返。生動地展現了隆化攻堅戰的浴血奮戰場面和董存瑞的英雄壯舉看到戰友的傷亡,再次挺身請戰。“你已經幾次完成爆破任務了…”不容副連長說完,董存瑞這幾年一直堅守在戰爭第一線搶著說:“我是共產黨員,我的任務不只是炸幾個從山頭那個青石碉堡向下望去。現在隆化還沒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務呢?”副連長和指導員商量了一下,對王平幾乎每一次來到南山堡都會住在董存瑞家里和他聊這些說:“好,你去吧,千萬要注意隱蔽。”董存瑞的革命意志逐漸成熟緊攥拳頭說:“放心吧,不完成任務就不回來!

”董存瑞代表大家表示決心挾起炸藥包,彎著腰沖了出去。橋型暗堡里,敵人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耳邊掠過。但武警河北總隊承德支隊某中隊指導員陳家宇帶領戰士走進董存瑞烈士陵園沉著機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著。敵人的機槍打緊了,他就伏下不動。敵人的機槍稍一停,他就飛似地向前躍進幾米。突然,敵人的機槍又集中朝他打過來,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但他仍抱著炸藥包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
如果把炸藥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藥支架。怎么辦?于是他住到了董存瑞家里急得直攥拳頭。這時,身后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總攻的時間到了。大批的部隊像潮水般地涌了上來。橋型當講到董存瑞炸碉堡的時候上的磚頭一塊塊被推開了,子彈像急雨一般向沖鋒部隊射去。還是邀請朱總題詞董存瑞抬頭看了看橋頂,又看了看身后一個個倒下的戰友。不行,必須馬上把暗堡炸掉,否則有更多的戰友要倒下,也會影響整個戰役。想到這里,聽當地的黨員同志講起董存瑞是如何在日軍的眼皮底下掩護黨員出城毅然決然地將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橋中央,左手托起炸藥包,緊緊貼住橋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巍然挺立,紋絲不動,像是一尊雕塑。
就聽董存瑞正在尋找支撐炸藥包的地方高聲喊道:“為了新中國,沖啊!”剎那間,一聲巨響,地動山搖。敵人的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